湖南省人民政府移动APP| 政务信息公开发布流程| |投稿教程|加入收藏|设为首页|手机版|微信平台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专题专栏>决战脱贫攻坚>扶贫故事>详细内容

【扶贫故事】让“扶贫车间”可复制可借鉴

作者:邓永松 来源:沅陵新闻网 时间:2017年09月28日 点击:922 【字体:

“扶贫车间”务工贫困户王闯谈体会 “扶贫车间”务工农民石晓艳向调研干部介绍情况参与“扶贫车间”的磁电高科和向华两家电子企业座谈做法县委常委、统战部长金建平陪同市改革办人员到向华电子企业考察

  “扶贫车间”办进村好不好?王闯心里最有发言权,他从第一天起就干起,4个月下来,每月能有1500元收入,“家门口挣工资,还能照顾老小,一方两便!”王闯说到这份好事,脸上挂满笑容。

  王闯是沅陵县明溪口镇大岩头村人,今年5月,县城工业园的磁电高科电子公司,带着设备、原材料还有技术员进村,山窝里来了“扶贫车间”,他和12个人抱着看西洋镜的心态去试试。

  一起去的还有村民石晓艳、田秀珍,两人原在镇上照顾小孩上学,白天闲着没事,听说镇上“扶贫车间”招人,二话没说就去报名,起先不会做,厂里有技术手把手教,很快上了路。

  “50岁到30岁之间的多?”“女的比男的多!”9月27日座谈会上,回答市改革办调研干部问话,30岁的石晓艳如数家珍,“希望把车间办大点,多办点,一年四季有事做,收入多了,脱贫日子就近了!”

  沅陵县委、县政府鼓励扶贫大胆创新,“扶贫车间”进村模式很快出炉。第一家“吃螃蟹”的企业是磁电高科公司,“冲着解决招工难下基层的!”负责人李凌夏说出大实话。

  当时场地、设备很简单,腾出一间村办公室,架一台烘干机,插上12把电烙铁,铺一块门板,10 来个人就开工了。“手指粗,电子元件细,10几双拿锄头把的手,开始很笨拙,一个个手把手教!”厂技术员补充道。

  探索“扶贫车间”模式,有关部门和当地政府甘当“媒人”和“保姆”, 县统战部牵线搭建“百企帮百村”平台,给企业主动上门找“婆家”,先后在明溪口镇找到两个村做试点。

  工业园管委会和企业联手投资购置设备,派技术员下车间,培养本土师傅。人社局把技术培训班办到村子,为进车间务工人员补贴企业代购养老保险。乡、村两级帮车间落实场地,组织工人。

  到目前为止,除磁电高科外,参与“扶贫车间”多了向华、品诺鼎、羊子3家电子公司和湘亚鞋厂,相继在明溪口、筲箕湾、盘古3个乡镇建起5个“扶贫车间”,就业100多人,4个月共计发工资近20万元,81人参加了家门口技能培训。

  据了解,沅陵有关部门眼下正在张罗把“扶贫车间”“返乡创业车间”搬进集中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打造“就业小区”样板,先期计划在官庄镇布点,预计可解决105个贫困户近400人门前就业。

  县委常委、统战部长金建平说,“扶贫车间”进村模式目前仅限于电子工业,需要扩面到其它产业,同时做实试点,吸引更多农民,特别是贫困群众参与就业,让企业、贫困群众、政府“三赢”,真正成为可复制、可借鉴的有价值模板。                            

收藏 打印文章
责任编辑:田斌

相关信息

    没有关键字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