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故事】吴志兵:不求收获 但问耕耘
凉水井镇张家滩村去年由渔家洞、白务溪和张家滩三村合并而成,村支两委都是2017年年初新上任,人口接近三千人,村情复杂,工作压力较大。县财政局在考虑派遣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时曾有过慎重的考虑,结合各方面的情况才最终确定为吴志兵,人如其名,来自非税局的一名文质彬彬的普通干部,同时他还有另外一个身份---退伍老兵,但是对于扶贫工作来说,他却还是一名新兵。
他血液里流淌着是一个在部队呆了四年的老兵不服输的干劲,他坚信: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没有比人更高的山。事情是靠一件一件干出来的,不求干的有多漂亮,但是一定要用心去做。走访村民,解决矛盾,实地考察,把握村情,这些都得从零开始,驻村没有多久正好赶上组织“两率一度”精准识别,还没有容他喘口气,6.30号特大洪灾又来了,良田摧毁,灾后重建,基层的历练让一个扶贫新兵迅速成长成为一名独当一面的老兵。
一、真心换真情、春风化雨润物有声
作为工作队长,从驻村第一天开始就进村民家里摸底把握村情,让村民认识自己,因为只有认识了才能熟悉,熟悉了才方便交流,多听少说,试着和每一个村民去交朋友。在“两率一度”精准识别过程中矛盾重重,村民颜昌军一家五口人,母亲90岁了,两个小孩,小儿子有先天性疾病,医治花费很大,但是夫妻勤劳肯干,家庭超过贫困户标准因而没有纳入贫困户行列。面对现实问题,看到贫困户有一些优惠政策心里失衡,写举报信到政府;张家滩八组村民张光千属于贫困户,但是因为低保问题,意见很大,一度写举报信写到了省扶贫办。吴志兵没有任何的怨言,陪村干部一而再再而三的下到村民家里讲政策、讲道理直到他们心服口服,最后写报告给政府说明情况,政府也就此问题给予回复。
6月30号山洪暴发,交通中断,险情就是命令,渔家洞距离村支部走路需要两个小时,吴志兵二话不说,挽起裤脚火急火燎的赶去,155户全部走到,通知每一户村民都要提高警惕,防范地质灾害,不仅仅是村民,就连张家滩的村干部也被他的执着所感动,因为他把每一户村民都放在自己心上。
二、咬定基础设施不放松
基础设施关系到每一位村民的切身利益,大投入却几乎没有资金回报,但是却是必须要去做的。要致富先修路,吴志兵首先把村民的必经之路纳入硬化范围,路面硬化后,因为考虑到张家滩九校就在附件,附件村民的小孩晚上自习后要回家,亮化工程也就势在必行,当一盏盏等亮起来的时候,孩子们回家的安全也有了保障。
村民利益无小事,饮水安全是国家的扶贫项目,于是跑水利局对接工作,争取资金又成了吴队的工作重心,历时五个月,家家通自来水,张家滩三千来人都能饮上安全放心的自来水,新农村的气象欣欣向荣。
洪水冲毁了良田,但是却不能冲垮灾后重建的决心,对张家滩溪口两边的防洪堤的修建已经纳入村里修建计划中,资金也筹集到位,择日动工。
三、发展项目 开创新思路
张家滩村民瞿永华自建黑猪养猪场,现有母猪20多头,存栏量超过一百头,已小成规模,但是因为资金和市场的风险不敢扩大养殖规模,吴志兵得知这一消息,马上和村干部进行协商,和他达成协议,由村委会进行投资,给一个饱和价格,盈利则进行分红,红利发放给村民,亏本则由村委会一起承担,这样既解决了瞿永华的后顾之忧,也给村民增加了一条分红管道,实现双赢。
经过实地考察发现,当地的林地较多,很多以前的油茶场已经荒废或处于半荒废状态,经过协商,已经把油茶产业当作盘活张家滩集体经济的一个渠道,结合实际,鼓励散户,进行奖补,村民开垦,村委会提供油茶苗、肥料和技术支持。三眼泡林场以前是国有林场,将近两百亩,现在因为缺乏管理完全荒废,但是吴志兵也知道,一旦将林场恢复,就是一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他已经在为这件事奔走,咨询政策,争取资金,准备逐步的恢复,村民们也翘首以待。
他一步一个脚印,不求收获,但问耕耘,用实际行动打消了村民以为驻村工作队只是走过场,不切实际,不听呼声的顾虑。
田间地头抓紧时间走访调查
考察村民黑猪养殖场
相关信息
-
没有关键字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