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强溪镇简介
五强溪镇位于沅陵县东北部,是2004年由原五强溪镇和柳林汊乡及原高坪、黄壤坪部分村合并而成的一个经济重镇和人口大镇,国家重点工程——五强溪水电站座落在境内,全镇总面积272平方公里,辖15个村,4个居委会,264个村民小组,总人口3.38万。
我们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一带三园五区五县”发展战略,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按照“生态立镇、工业强镇、旅游兴镇、边贸活镇”的总体思路,努力克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等不利因素,真抓实干,锐意进取,实现了镇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事业的全面进步。国内生产总值达12亿元;工业总产值达到7.88亿元,辖区税收2428万元(其中:国税1135万元、地税1293万元),同比增长16.28%,完成固定投资1.03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3880元,年均增长14.19%,贫困发生率年均降低2.99%。
一是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
现代工业方面,企业是开放的重要主体,企业活则经济活,企业强则经济强。我们始终坚持实施“走出去”招商引资“请进来”借力扬帆。五强溪镇已初步形成以矿产、电化、食品、造纸为主导产业的特色产业群。全镇规模工业企业达到8家。一方面巩固壮大现有企业,重点为电厂50万千瓦扩机项目搞好协调和服务,促成鑫瑞公司尾砂库加快建设步伐,大力培育紫艺茶业;另一方面,我镇整合国有土地资源,整体包装以备招商,成功引进工业硅技改项目、港海集团重晶石深加工和硫酸钡项目。现代农业方面,我们在农业产业上加大了资金投入和技术支持,积极培育产业大户,农业效益初步显现。去年,新造工业原料林950亩;生猪存栏规模500头以上养殖大户新增2户,蛋鸡存笼2000羽以上的规模养殖户新增5户,农村养殖200羽以上规模的土鸡养殖户新增18户;积极发展肉牛产业,存栏能繁母牛10头以上规模养殖大户新增6户。养殖山羊30只以上规模养殖户新增15户。此外,竹鼠、蔬菜、有机大米等种养产业也在我镇逐渐兴起。全镇现共有专业合作社33家,2016年新增5家,农业组织化程度显著提高、产业化进程不断加快。生态文化旅游方面,目前全镇森林覆盖率达78.52%,城镇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年均提高5%以上。民间参与旅游开发的热情很高,成功举办新春茶话会,中国书法艺术家协会副主席尤连贵先生等来自五湖四海的书画名家齐聚一堂助力文化休闲旅游事业。全镇已初步形成以大坝观光、餐饮为载体,大别溪漂流、夸父山景观、民俗文化表演等多种旅游产品相互搭配的产业布局。柳林江边、五溪文化传媒等6个地方特色旅游文化公众平台积极宣传推介我镇文化旅游。
二是加快推进各项社会事业。
成功启动了集镇新区建设项目,五强溪集镇防护工程主体工程已竣工,困扰着当地群众连年被水淹问题得到彻底解决。农村公路提质改造18.64公里。解决了218人饮水安全问题。全镇城镇新增就业260人。农村危房改造98户。救助残疾儿童康复1名,重症精神病救治救助11名。四合头、唐家坪2个行政村通宽带,直播卫星“户户通”到户安装850套,唐家坪新建通信基站1个。新建牛狮坪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1个。科技培训各级各类人员412人次,辰塘溪防晒衣外观设计专利申请3件,五凌电力公司实用新技术专利申请1件。完成了全镇19个村居5666户的初步授信评级工作,参评率达100%,获得有效授信户4693户,对210户农户共发放了小额支农贷款913.6万元。维修骨干山塘11座,新建溪坝9处,渠道1200米。积极开展“我爱五强溪”为主题的优美环境创建活动。发放惠农涉农资金等23项补贴共计1846万元。实施农村环境连片污水集中处理系统。新建“三格式”卫生化粪池18口,小型焚烧垃圾池12口,投入流动垃圾收集车16台,投资18万元新购压缩式垃圾车1台,加强了城建执法中队力量,在集镇建立了城建执法执勤室并投资80多万元对集镇的96盏路灯进行了更换并且扩容160盏。目前,集镇实现了定时保洁,城镇容貌得到改善。共清理出四类对象176户652人,按照“一超过、两不愁、三保障”的标准顺利实现2016年258户858人贫困人口脱贫,按照“两个确保、两个完善”的标准成功实现瓦窑坪、牛狮坪、荷花坡三个贫困村出列。全镇目前贫困发生率降至6.68%。深入推进“平安五强溪”建设,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及时妥善解决了一批群众密切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有效排查整改了一批重大隐患,公共安全保障更加有力。安全生产工作实现全年没有发生一起因安全生产而产生的事故,实现了零死亡。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稳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全面展开。食品药品安全、动物防疫等工作有效推进,工商联、工会、老年协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较好地发挥了桥梁纽带作用。
三是加快促进政府自身建设
扎实推进“法制五强溪”建设,“六五”普法全面完成。全面推进政务公开、依法行政,深入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省委九条规定精神,着力解决了一批“四风”突出问题和“雁过拔毛”式腐败问题。一如既往开展以“戴党徽、亮身份、树形象”等为主题的作风建设活动,进村入户,帮助群众解决困难、化解纠纷、发展产业、治理环境。同时,实施“五包一”方案和网格化管理,集镇以网格为单元落实联片责任人和责任单位,实行社会综合管理,确保社会大局稳定。投资21余万元完成了便民服务大厅改建和搬迁,极大地方便了群众办事。全镇通过一系列措施,干部作风得到根本转变,进一步树立了廉洁政府、高效政府、服务政府的良好形象。
相关信息
-
没有关键字相关信息!